2020年1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以下简称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2021年5月24日,四部委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国家枢纽节点之间进一步打通网络传输通道,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加强云算力服务、数据流通、数据应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近日,四部委联合复函同意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甘肃、内蒙古和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至此,“东数西算”工程实施的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建立,“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全程参与了上述政策框架的研究过程,组织开展了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实施路径的研究设计工作。下面根据相关研究体会,对东数西算工程进行宏观解读,抛砖引玉,以期进一步提升各界对东数西算工程的认识,进一步推动有关各方组织实施好工程的建设工作。
一、“东数西算”工程是推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2022年第2期发表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中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中心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逐步加快,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资源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但我国数据中心发展模式仍显粗放,东西布局失衡、算力配置分散、数据流通遇阻等问题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掣肘数字经济发展速度。
“东数西算”工程是对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贯彻落实,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引导东部数据中心集约化发展、西部数据中心跨越式发展,统筹调度东西部数据中心算力需求与供给,实现全国算力、网络、数据、能源等协同联动,为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打好坚实底座,既可支撑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又能推动数据资源交易流通和开发利用,为数据资源充分发挥价值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东数西算”工程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抓手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体系化和复杂性程度极高的聚集地,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特征。目前,我国数据中心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短板:在网络传输方面,东西部国家级枢纽节点之间现有网络通信带宽供给不足,传输延时偏大,不能满足数据应用需求;在计算运营方面,核心算力装备仍依赖于国外产品,算力资源调度技术仍需探索,智能运维能力有待提升;在能源利用方面,电、冷和空间等资源使用不平衡和碎片化,造成资源浪费,效率偏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通过数据中心发展规划布局,明确战略方向,强化创新驱动,配置市场资源,促进信息、装备、能源等行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实现产品快速迭代和规模化应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东数西算”工程是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助力
数据中心耗电量高,其能耗和碳排放贯穿全生命周期过程,且尤以运营阶段最多。据有关机构测算统计,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已逾2000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2%,电能利用率(pue)高达1.49;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5亿吨,碳排放强度(cue)为0.82,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14%。结合数据中心规模增长趋势,可以判定,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为数不多能源消耗占社会总用电量和碳排放量比例持续增长的行业,给全社会供能源应和环保带来了巨大压力,积极践行碳中和已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东数西算”工程聚焦创新节能,在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方面着重发力,支持高效供配电技术、制冷技术、节能协同技术研发和应用,鼓励自发自用、微网直供、本地储能等手段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降低数据中心电能利用率(pue),引导其向清洁低碳、循环利用方向发展,推动数据中心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力争将绿色生产方式贯彻数据中心全行业全链条,助力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东数西算”工程实施路径的研究设计中,始终秉持了系统观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后续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扬优势、强弱项,统筹推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为全面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